《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》(以下簡稱《準入條件》)終于在臨近春節之際推出,而這一時間已經比原定計劃晚了10個多月中效袋式過濾器、初效過濾器、空調過濾器、高效空氣過濾器在多晶硅行業的發展。
在爭論了近一年之后,此番《準入條件》并未超出大多數業界人士的預期,如在規模方面,規定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規模要大于3000噸/年,半導體級多晶硅項目規模要大于1000噸/年;在能耗方面則提出,到2011年年底前要淘汰綜合電耗大于200千瓦時/千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線, 并要求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%。
這一結果跟一年前出臺討論之際并無太大變化。
從2010年1月這一《準入條件》進入討論階段開始,就面臨諸多爭議,如中小企業認為,項目規模大于3000噸/年的要求過于嚴格,而有實力的大企業則希望將項目規模提高到5000噸/年,與國際標準接軌,并同時淘汰中小企業;更有不少部委領導認為,中國多晶硅發展過剩,需要進行控制,應該謹慎批準新項目,多晶硅《準入條件》中效袋式過濾器“過濾”中小企業。
其中,多晶硅是否存在產能過剩一直是爭議的核心問題。中投證券統計資料顯示,截至2009年,四川、河南、江蘇、云南等20多個省,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設、擴建和籌建多晶硅生產線,總建設規模逾17萬噸,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。
這些信息讓決策層憂心忡忡。然而,后來顯示的統計結果則出現了逆轉:2010年,我國對多晶硅的需求在8萬噸左右,但實際產量不到4萬噸、全年進口在4.2萬噸以上――行業缺口達到50%,“過剩之說”由此破滅。
盡管過剩之說不再,此番《準入條件》的落地仍將讓整個行業面臨一次大洗牌,多晶硅《準入條件》 中效袋式過濾器“過濾”中小企業。
中投顧問首席能源分析師姜謙就分析說,國內目前的多晶硅廠商80%都是小企業,普遍在幾百噸規模左右,這些企業在規模上、能耗上普遍達不到要求,2011年年底將是這些中小企業的被淘汰的“大限”。
這一分析得到了企業的證實。有一位四川的中小型多晶硅生產商就表示,已經接到整改的通知,沒有更多的錢投入,就只能轉產。他直言,《準入條件》只代表了巨頭的意愿,沒有考慮中小企業訴求。
但一位參與《準入條件》討論的專家則有不同看法。他認為中國多晶硅行業目前集中度太低,企業規模普遍較小,眾多污染的問題難以根治,并不值得支持?!澳壳笆澜?0%的產品都是由七家左右的巨頭占據著,剩下的市場則是小企業的。而小企業基本上都在中國,目前就有近百家,很多小企業盲目追求利潤,造成了排放超標、能耗高,產生的效益遠遠比不上給環境所帶來的損害,多晶硅《準入條件》中效袋式過濾器“過濾”中小企業?!?nbsp;
在上述專家看來,即便不出臺此政策,國內的大多數中小企業也將倒閉?!按笃髽I瘋狂的擴張,勢必搶占原本由中小企業占據的10%左右的市場,在價格、品牌、質量上沒有優勢的中小企業很難阻擋?!?nbsp;
據記者凈化工作臺了解,目前中小企業的多晶硅成本在50美元/公斤,而江蘇中能、江西賽維這樣的大企業的成本已接近20美元/公斤,大企業的價格優勢尤其明顯。
“強者更強、弱者出局?!苯t對多晶硅未來的行業格局做出如此判斷。他認為,《準入條件》會讓我國最終形成10家左右的多晶硅生產商,“而今年年底就會有四五十家小企業被淘汰。